二级医院开展四级手术,
康美通城涉嫌非法行医。
烧伤大夫变身泌尿专家,
腔镜手术岂能如此随意。
是微创取石?还是取卵杀鸡?
是专家林立?还是萝卜排队?
隐瞒事故真相的《手术记录单》
--尿结石患者胡国保医疗事故原因剖析(上篇)
口述 :胡国保 13545602007
整理:俊彦文化传媒《城南旧事坊》栏目
栏目热线:17871713809桂花
卷首诗---《取石》
结石大如米,
取石要锯腿,
好人治成残,
活人治成鬼。
两年前,通城县一名丁姓29岁妙龄女子因结石手术被治身亡,这事吵得沸沸扬扬,几乎家喻户晓。无独有偶,在丁之前,有一名47岁的本县北港镇男子胡国保(见附件一:身份证)也因输尿管结石在该院被治致残。二人均因泌尿系结石,在康美通城县人民医院(原通城县人民医院)接受腔镜“微创”取石手术。前者施行的是“经尿道输尿管激光碎石术”,后者是“腹腔镜下输尿管切开取石术”,都属于新技术型腔镜手术,特点是创面小,愈合快,对患者身体的损害小,即所谓“微创”。由于篇幅有限,死者暂放一边。因为死者已然安息,是非天地良心;可残者还得奋力求生、苟活人间。
如今胡国保被治疗致残,劳动能力完全丧失,生活也不能自理,生活没有来源,后续医疗没有保障,人造血管需要每五年要更换,每次的费用在十万以上。而且危机如影随形,一旦负重或其他偶发因素造成血管破裂,随时都能危及生命。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半小时之内生命垂危。
事情都过去两年了,医院方面对于自己过错给患者造成的伤害,没有做任何积极妥善的处理,总是设法推诿。本栏目《城南旧事坊》受患者委托,披露事情真相,呼吁社会关注,唤醒良知,保护患者与弱势群体,希望胡国保、丁文辉之类的悲剧不要重演。
下面我们先就手术主刀医师吴忠亮书写的《通城县人民医院手术记录单》(以下简称《记录》:见附件三)本身,抽丝剥茧,发现疑点,还原患者胡国保被取石至残的原因与事实真相。
尽管该《记录》主观上对造成医疗事故的原因与过程做了马赛克性技术处理,但在客观上记录了事发过程的主要经过与场景。
从行文来看,《记录》文字晦涩难懂,加之医学专业术语与部分英语单词参杂期间,的确是雾里看花,难辨真假。记录者的目的就是要让别人看不懂,掩盖手术真相。为此我们把《记录》中的“手术经过”进行了重排,并对重要语句做了下划线与字体加粗,分成了9小段,方便分析。
分析一,概述。一台手忙脚乱的手术,一个超豪华的医师团队,是专家荟萃,还是萝卜排队?
2017年2月27日下午3点40分至晚上8点55分,在康美通城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外五科),一台手术正在紧张而忙乱的进行,历时5小时又15分。参与手术的专家众多,涵盖多个科室,有泌尿科的,有普外科的,有骨外科的,神经外科的,有医务科的,几乎只有妇科与儿科的专家没有到场。阵营豪华,群英荟萃。
手术方案初定微创,不久中转开放。说直白点,先整的是腹部打孔取石,没过多久整回了传统开刀取石,由三个一厘米见方的开口,改为一条14厘米长的切口。由点变线,三个孔白打了,肚子上还是挨一刀。定好的打孔为啥改为动刀呢,因为某个医生不愿自己说出来的原因,手术过程中,大动脉弄断了,血液喷涌而出,遮蔽操作视野,腔镜下看到的只是一片血肉模糊。由于医生的粗暴操作,手术变了调。由一台微创取石手术,变成了开刀取石,外加大动脉修复,一台变成三台。于是,各路神仙一起上,主治医师,付主任医师,主任医师,业务副院长,都来了。一阵嘈嘈杂杂手忙脚乱之后,患者还是在劫难逃,血管吻合失败,髂总动脉内形成血栓,整条左腿发紫,血液循环阻断,面临缺血性肌肉坏死与其他并发症,危及生命。医生建议截肢,也就是要把整条左腿从大腿根部锯掉保命。
取石成了锯腿,八杆子打不到底。患者家属不依,要求保腿。晚上八点多,也就是在手术折腾了5个多小时后,各路神仙黔驴技穷,转武汉协和医院血管专科做血管搭桥手术,也就是从右腿大动脉连接一根人造血管跨过腹部向左腿供血,术称股-股动脉引流术,也就是右腿血管接左腿,手术顺利,半小时搞定。捡回半条残腿,却落下终身残废,生活不能自理。这不禁让人联想起几年前,在我县中医院的一次著名医疗事故案列,左腿骨折右腿订钉,让天下人贻笑大方。
让我们重回手术现场,好一个乱哄哄你唱罢来我登场。这样一台阵营强大的加强型、豪华版的手术,目标只为取一颗0.6厘米见方的尿结石,按照常规这样大小的结石完全可以采用体外碎石后排出体外。在《下篇》的叙述中,我们会指出,这台手术,手术方案选择明显有错。医师放弃保守治疗,拔高手术起点,给患者施加过度治疗,目的是想收取高额手术费用,攫取医疗暴利。这正是腔镜失败转开放,患者微创变重创。
分析二,手术时间超长,手术人数异常
从下午3点40分开始,至晚上8点55分送ICU,5小时15分钟。通常一台经腹腔镜输尿管切开取石手术,一般平均时间是75分钟。快的半小时,长的也就一两个小时,视患者的具体情况与手术者的经验而定。五个多小时的折腾,十多名医生轮番上场,到底在忙活个啥呢。原来大部分时间是用来吻合被医生野蛮操作弄破了的左髂(读qia)总动脉,也就是左大腿根部附近的大血管;而手术医院,康美通城人民医院,并没有血管外科的设备与专业医师。隔行如山,再多的其他科目的专家云集,都只能闹闹气氛,于事无补,最终贻误治疗时机。
通常一台腔镜手术有一名主刀医生,一名助手,一名麻醉医生和若干护士组成,也就三五个人。根据《记录》显示,这台增强豪华版手术,有两名泌尿科医师(吴忠亮、赵卫中),一名普外科医生(李万),一名骨科医师(吴中和),也就是说,有一名挂牌的副主任医师(赵卫中,此人正是丁姓女子的主刀医生),三名主治医师(吴忠亮、李万、吴中和)、一名助理医师(易鹏),一名麻醉师丁苗,还有若干护士组成。摆这大个架子,正好说明主刀医师功底薄弱、内心空虚。这还是做手术吗,更像是众人打虎。手术期间更是有几位重量级医疗专家穿插其间。参与手术的医师之多,远过标配,手术时间之长,长于手术平均时间四倍。还有,你一台泌尿外科手术,把普外的、骨外的都请来临床指导,真不知术者意欲何为。故曰:这台手术很离奇。
分析三,疑点。输尿管上段结石,却做中下端游离,违反医疗常规;输尿管与髂动脉“粘连”之说,要么是重大发现,要么纯属骗鬼。
从解剖看,人体输尿管长约25~30厘米,分上中下三段。输尿管位于腹膜后,上起肾盂,下止于膀胱。长约25-30厘米,分为上、中、下三段。上段较长,主要在腹部;中、下段占整个输尿管全长的一半,在髂总动脉前方通过盆腔边缘,与髂动脉形成立体交叉(不是平面的十字路口)。这台事故手术的焦点,就是髂动脉破裂以及处置失误。我们把附件二中第三段文字摘抄如下:
(3)左输尿管与周围明显粘连,分离输尿管时,见左输尿管与左髂总动脉粘连,分离时出现左髂总动脉损伤并出血。
鄙人断言,这段文字,纯属伪造,粘连直说,纯属虚构。
原因有两个:1,患者胡国保是左输尿管上段结石。在手术经过的第二段文字中,已经有“将结肠游离至中间,锐钝性游离左输尿管上段,见左输尿管(上段结石处)呈积水扩张改变”,说明吴医师已经把结石所在部位的输尿管,也就是靠近肾盂有结石的上段,游离出来了,按照正常手续程序,接下来该固定结石上下端,防止结石滑入肾盂,然后在输尿管结石部位,纵向切开输尿管,用取石钳取出结石。然后置入双J管,缝合输尿管。然后逐层缝合。术毕。病情稳定者,返病房;病情危重者,送ICU(重症监护室)。
然而,吴医师没有这样做。而是在游离了上段输尿管后,继续“游离中下段输尿管”(注意,他这里把游离改成了分离)。是疯了、还是头脑进水??人体组织很精密,任何改变都会造成伤害。腔镜取石,就是为了减少对人体的扰动与损害。输尿管上段结石,你把结石部位的输尿管游离出来就好,干嘛还要去“分离”中、下段输尿管与其周围组织呢?
为什么我们敢下这个结论呢。答案就在接下来的那句话中。“左输尿管与周围明显粘连,分离输尿管时,见左输尿管与左髂总动脉粘连”。左输尿管与周围明显粘连,这句没毛病。因为输尿管与腹膜粘连是常态,不攀附在腹膜上,难道让输尿管在腹腔中要来晃去?“分离输尿管时,见左输尿管与左髂总动脉粘连”,
输尿管在中下段跨越髂总动脉。像一座立交桥,我们再说一遍,是空间跨越的立交桥,不是平面相交十字路口。输尿管在前面纵向跨过髂总动脉,而且它们之间的空尽距离,通常超过三厘米。
吴医生作为泌尿专家,不会不知道这样一个常识,患者结石在输尿管上段,结果你把上段游离出来了,又把中下段输尿管也“游离”出来?你这是微创手术,还是脑子进水。人体非常精密,任何扰动都是损害。还有,我变查所有资料,全世界没有发现一列输尿管与髂总动脉“粘连”的案列。输尿管与髂总动脉粘连一说,百度都查不到。如果吴医师所言属实,我要恭喜你,你做出来人类历史上一次重要发现,要改写人体解剖学教材与历史,而且这个发现你是在康美通城县人民医院的手术台上发现的,你们都会被载入史册。
但这只是个谎话。根本不存在“粘连”之说,因为输尿管与髂总动脉是立体交叉。
吴医师无法解释一个两难悖论。既然粘连直说不能成立,加之吴医师作为“取石专家”,我们有理由相信,不至于患患者上段结石,去游离中下端输尿管的低级错误。我们只剩下一个结论。这段文字造假。也就是说,吴医师的这份《手术记录单》是经过整容与篡改的。“粘连”只是一个幌子,目的是掩盖造成髂动脉损伤的真实原因。
吴掩盖了真相,但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分离时出现左髂总动脉损伤并出血”。一次重大的医疗事故,被吴的神来之笔表述得如此轻描淡写、若无其事、一笔带过。吴医生,笔功胜于刀工。
分离粘连有两种方式,一是钝性,一是锐性,在分离左输尿管上段时,吴用的是钝锐性游离,有的是拨开,钝性;有的是割开,锐性。在做“输尿管与髂总动脉的分离”时,这次他没敢用形容词,没说钝性,也没说锐性,只是简单的说分离。到底是怎么分离的呢??吴医师,能否说一下仔细又具体的分离经过。手术记录造假,也不容易吧。“分离输尿管致髂动脉损伤并出血”是明显的假话。真正的原因是穿刺,野蛮穿刺,用力过猛,也就是Trocar。
分析四:“舅哥”(trokar)暗藏玄机,事故源于腹部穿刺的野蛮而暴力
吴医师写《记录》很轻松,动刀子做手术很轻率。
《记录》通篇仅一个完整的英语单词“Trokar”。其他都是中文表述。记录者吴医师为何这个词要用英语呢,他的目的就是想让人看不懂。
经查“Trokar”,发音 ['trəʊkɑː],我们不妨音读其为“舅哥”。那么到底舅哥是啥呢,中文全名叫穿刺套管,或叫腹腔镜手术穿刺器。吴医师不敢直白的说穿刺,是因为他的潜意识中想回避暴力穿刺造成患者的大血管破裂这一医疗过错。为了淡化穿刺这一动作,吴有意识的把“插入穿刺套管”,写成“置入Trocar”(注:类似表述还有“置入12mmTrocar入腹腔”、“直视下分别置入5mm、10mmTrocar,置入器械”)。
准确的说,腹腔镜与其他器械是置入不假,但穿刺套管“Trocar”往往是插入的,第一刺是盲刺,以后两次穿刺原则上可以在可视下进行,但对于一个缺乏经验而且极不负责任的手术医师,直视与盲视又有啥差异呢。
在这台手术中,不但是插入,而且是野蛮暴力型插入。说“置入”是典型的欲盖弥彰。因为按照常规,穿刺套管只要穿透腹壁抵达腹腔,让腹腔镜器械在气腹环境下展开手术。吴医师轻率的在患者腹腰部插入穿刺套管,由于经验不足,拿捏不准,太轻了,穿不透腹壁,结果用力太猛,穿过头了。穿透力腹壁,经过了输尿管,刺穿了输尿管下面三厘米开外、藏在腹腔底层的髂总动脉。造成穿刺并发症--大血管损伤。这还是救死扶伤、医者仁心吗,摆明就是拿患者当死猪,或者动物活体实验。
这是不专业,无经验,轻率、蛮干的直接后果。根据手术记录单记录的经过,我们还可以推断,吴医生是在插入第三个穿刺导管时穿透患者的大血管的。
这正是,微手术刺穿大血管,动刀子还得真专家。
真专家,要钱能治病,假专家,要钱也要命!
(上篇完,下篇请看《胡国保腔镜取石医疗事故责任分析》)
2019年4月25日